“全國師德楷?!薄案袆痈=ㄊ笕宋铩蔽簛喗ㄏ冗M事跡 感動關鍵詞:堅守 感動福建十大人物頒獎詞: 從繁華的都市,回到偏僻的海島,一間石板屋,一張矮凳子,寫下了鄉村教師一生的守望。人生不是圍城,二十六年,海風吹老了你的皺紋,你牽引了孩子們的夢。 “我不后悔?!睂τ谧约寒斈甑倪x擇,他只有這么一句簡單的心聲。因為要趕第二天進島的唯一一班輪渡,頒獎典禮結束后,他就連夜坐車趕回莆田,“離開孩子們已經兩天了,學校需要我,我必須回去”。 條件艱苦艱守不易 1988年9月,魏亞建來到羅盤小學,這一待便是二十六載?!?/span>26年前,我剛到羅盤小學時,連一塊磚的圍墻都沒有?!蔽簛喗ㄕf,當時這里的廁所是露天的,連個草棚都沒搭。教室里,連像樣的黑板和課桌椅都沒有,講臺用一張小凳子改裝而成。 這所偏遠海島上的鄉村小學,長期被“三缺”難題困擾著,缺老師、缺場地、缺設備。小島地處偏僻,條件艱苦,這里的學校留不住老師。在魏亞建來校的26年里,先后來了30位老師,除了他之外,沒人留下,最短的僅待了15天。 缺場地,一棟被風雨剝蝕的兩層石板房,便是這座學校的全部家當。操場,只有一片沙土空地,暑假里雜草叢生。學生上廁所,只能到附近山坡的露天場所里。 缺設備,唯一的體育設施是兩個籃球架,舊得看不出年份。連最簡單的單雙杠在這里都是奢侈品。為了抵擋海風,教室的窗戶邊,都擺著幾塊石頭,抵住這老式窗戶。教室里的桌椅板凳,也都用了十多年,破破爛爛。 他主動撕掉調動信 魏亞建來到小島的第五個年頭,按照當時的規定,他可以離開小島,調到主島或島外任教。就在暑假來臨之前的一天,村支書帶著幾個村民和學生來到他的宿舍,拉著他的手說:“亞建啊,你的孩子也小,需要你的照顧和教育,我們不能攔著你,我們也明白走出去,會有更好的前途?!?/span> 然而在當年,沒有其他老師愿意頂替魏亞建來島執教。開學的那一天,魏亞建撕碎手中的那張調動介紹信。不一會兒,魏亞建老師選擇留校任教的消息不脛而走。 村里所有在家的老人、婦女和小孩來到學校,放起鞭炮,歡迎亞建又回到學校。魏亞建說,這一天的場景,值得他感動一輩子。也正是這一天,他下定了決心,不再申請調動,他要一輩子選擇在這小島教書育人。近二十多年來,小島上共有50多名學生考入本科學校,其中郭國偉同學2006年考入廈門大學。 多次打報告申請完善教學設施 “每個學生都像我的孩子,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,我怎么舍得離開?!蔽簛喗ㄕf,羅盤小學的發展問題一直縈繞在他心間。他已多次向上級部門打報告申請,讓更多的人來幫助小島完善教學設施。 2011年,時任莆田秀嶼區區長到小島考察,當即撥款22.5萬元,用于修建圍墻、廁所、運動場,引進教學設備等。同時,當地的企業家也帶頭捐款,自費修建3層樓高的教學樓。 魏亞建說,小島的教育已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,他相信小島的春天已不再遙遠。他還將繼續留在島上,繼續守望。
福建省首屆十大“最美教師”黃仙永先進事跡 黃仙永,出生于1977年,是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湖東村人。黃老師1999年大學一畢業就跨海來到偏僻的秀嶼區南日島南日中學任教,開始了長達17年“擺渡人生”的旅程。他克服海島諸多艱苦條件,選擇與清貧與寂寞為伴,以校為家,愛生如子,傳授知識,守望海島教育的“春暖花開”,關愛資助“留守學生”、轉變“問題”學生,改變了一批又一批海島娃的人生,用樸實的行動詮釋出為師者的“師愛無塵”。 黃老師不僅潛心于教書育人,在工作之余還積極加入志愿者公益組織,熱心于無償獻血、善款眾籌、義工幫困等善行。2014年、2016年,他先后兩次為湖南一位少年白血病患者捐獻出228毫升造血干細胞、100毫升淋巴細胞,成為福建省第114例、莆田市第一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教育工作者和福建省第4例“二次捐獻”愛心志愿者。 2016年,黃老師聽從組織召喚,走上了剛成立的秀嶼區毓英中學的新工作崗位。在繁瑣的辦公室工作和繁忙的教學工作之外,黃老師繼續他的“愛心奉獻之旅”,熱心幫助新教師專業成長,組建師生志愿者服務隊,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已成為學校乃至全區的品牌活動之一。
觀看視頻:“感動中國”2016年度人物、最美教師支月英簡介 支月英,女,漢族,1961年5月出生,中共黨員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。她幾十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,從“支姐姐”到“支媽媽”,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。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,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。她關愛孩子,資助貧困生,不讓一個孩子輟學。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嶇山路,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。曾獲全國模范教師、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、江西省“龔全珍式好干部”、江西省“三八”紅旗手等榮譽。 2017年2月8日,獲“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”。 【頒獎詞】你跋涉了許多路,總是圍繞大山。吃了很多苦,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。堅守才有希望,這是你的信念。三十六年,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,花白了你的麻花辮。 【人物事跡】支月英,女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。1980年,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,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,遠離家鄉,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,離鄉鎮45公里,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,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。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,從“支姐姐”到“支媽媽”,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。 視頻連接地址:https://v.qq.com/x/cover/cptmbewqutblpwr/j0022ukuy10.html
觀看視頻:“感動中國”2013年度人物、最美鄉村教師格桑德吉簡介 格桑德吉,女,河北師范大學民族學院1997屆畢業生。2013年9月被評為“最美鄉村教師”。2014年2月10日晚,格桑德吉榮獲2013感動中國人物。 【頒獎詞】不想讓鄉親的夢,跌落于山崖。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,堅守在雪山、河流之間。她用一顆心,脈動一群人的心,用一點光,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。 【人物事跡】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、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,格桑德吉毫不猶豫地放棄拉薩的工作,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。她的教育夢想就是讓門巴族孩子都能上學。格桑德吉老師所在的幫辛鄉小學是墨脫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,因常年泥石流、山體滑坡,從未有過完整的路。為了勸學,十幾年來格桑德吉老師天黑走懸崖、在滿是泥石流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;為了孩子們不停課,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、背起糌粑上路;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,每年道路艱險、大雪封山時,作為校長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師一樣,過冰河、溜鐵索、走懸崖峭壁,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。在格桑德吉老師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下,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%,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%。十幾年來,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、20多名考上大專、中專,而她自己的孩子卻留在了拉薩,一年才能見一次。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“護夢人”。 視頻連接地址:http://video.tudou.com/v/XMjI2OTM1Mzk4OA==.html
|